由中国化学十六化建承建的微琪年产3万吨合成生物PHA可降解材料项目(一期)通过竣工验收,标志着全国首条万吨级PHA生产线正式交付,成功解决该产品长期"卡脖子"难题,推动了国家生物可降解材料产业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。

微琪年产3万吨合成生物PHA可降解材料项目(一期)核心装置区
该项目采用国际领先的合成生物学技术,实现了PHA材料的规模化生产,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,可广泛应用于包装、医疗、农业等领域,对减少白色污染、实现"双碳"目标具有重要意义。
突破"卡脖子"技术
PHA(聚羟基脂肪酸酯)是一种完全生物基的可降解材料,因其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被誉为"绿色塑料"。然而,长期以来,我国PHA生产技术受制于国外专利壁垒,规模化生产面临重大挑战。
"这个项目的成功实施,标志着我国在生物可降解材料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。"项目技术负责人张教授表示,"我们自主研发的生产工艺和设备,使PHA生产成本降低了40%,产品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。"
绿色制造的典范
项目采用生物发酵工艺,以可再生资源为原料,整个生产过程实现零污染排放。同时,项目配套建设了先进的废水处理和废气净化设施,确保环境友好型生产。
"与传统塑料相比,PHA材料可在自然环境中完全降解,不会造成白色污染。"
央企担当助力创新
中国化学工程十六化建作为项目承建方,充分发挥了在化工工程领域的专业优势。项目总指挥王伟表示:"我们克服了工艺复杂、设备要求高等诸多挑战,仅用12个月就完成了项目建设,创造了同类项目的新速度。"